科研进展
近期通知
科研进展
【学术安医】我校钱海生教授团队在微针加工与药物精准递送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
2025-03-18
浏览次数:
189

近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钱海生教授团队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IF=14.3,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植入载有司帕沙星和硫锌锰纳米颗粒的微针用于术后三阴性乳腺癌处的免疫激活防止复发和转移(Implanted Microneedles Loaded with Sparfloxacin and Zinc-manganese Sulfide Nanoparticles Activates Immunity for Postopera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o Prevent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系统阐释了微针技术在根治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术后复发及清除肿瘤干细胞的创新应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后储召友,钱海生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

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特征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呈阴性表达。具有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针对TNBC术后高复发转移率的临床痛点,团队使用可降解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创新性地共载锌锰硫化物纳米颗粒(ZMS)与抗生素司帕沙星(SP)。

微针的制备和靶向递送纳米颗粒药物

该设计中,微针直接将药物递送至术后创面,减少全身暴露风险;ZMS释放的金属离子与SP协同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激活cGAS-STING通路;SP的抗菌特性联合Zn2+、Mn2+/4+的基质重塑作用,显著提升CD4+/CD8+T细胞浸润率。设计通过三重协同机制,在精准定位、免疫激活、抗感染增效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该技术在小鼠模型中使肺转移率降低,为TNBC术后综合治疗提供了全新范式。

据悉,该团队在微针加工以及在耐药菌干扰与伤口修复等领域也取得了进展,《载有纳米颗粒表面工程大肠杆菌的植入式微针用于有效根除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Implantable Microneedles Loaded with Nanoparticles Surface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for Efficient Eradication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IF=9.6,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后张伟男,钱海生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

AZCE-MN有效抑制TNBC肿瘤

团队还在《小的(small)》《ACS材料快报(ACS Materials Letters)》《先进医疗材料(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马玲玲)

论文链接:

《Implanted Microneedles Loaded with Sparfloxacin and Zinc-manganese Sulfide Nanoparticles Activates Immunity for Postopera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o Prevent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16270 

《Implantable Microneedles Loaded with Nanoparticles Surface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for Efficient Eradication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6052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CET)等级考试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大数据实验室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瑶海新站区唐河路    邮编:230032
皖ICP备05003562号-1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